這半年或許是生まれて初めて最多事情的半年吧
蠟燭三頭燒~~ 碩論+EJU+托福
為了交協的第二關而在1/24開始補習iBT
為了要拿獎學金而報考EJU 也因此要念數一+物理+化學
還有一直懸而未解的碩士論文
iBT要上課又要念書(背單字 練閱讀 練聽力 練口說 練寫作)
不過也學到很多很多 也交到一些朋友 值得!!!
EJU考試光是把日文原文書念完就快死了
不得不讚賞日本這個國家
基礎學理真的很扎實
很多東西是我之前沒學過的
例如 化學的有機化學部分
碩論~哀 無奈!!!
大概是3月初吧 才回去學校找老師談
一直都不知道要怎麼把filterbank那個部分弄完
很煩很煩~過程當中還有一些關於人的問題更煩>"<
中間碰到EJU還有iBT的時候還要放下來去顧他們
整個碩論就是斷斷續續地完成
因此到了最後幾個禮拜根本就是跟時間賽跑
印象最深刻的是口試投影片是在前一天晚上才完成
連自我練習都沒有就直接上戰場了
很幸運的!
5/9的iBT有通過門檻
7/20的口試也順利通過
8/4也通過交協的初試
以上這三個都是意料之外的~
接下來講講東大的部分
一開始的設定就是東大的情報理工研究科
而鎖定的研究室是相澤-山崎研究室
當然還有看一些其他的研究室啦~但都是隨便看看而已
找教授的過程真的遇到許多困難
最後的結果當然是被打槍
感想阿~~~~
要去日本念博士的時候 ~絕對不能用台灣的那種心態
在台灣不太有人會想要念博士
更少有那種是拿獎學金去念博士的
所以都會有一種"只要我想念PhD 一定會有老師收我"
但這種在東大是行不通的 尤其是在一些比較top的研究室
首先是自己的部分
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做甚麼 研究甚麼
並且要擬定一個研究計畫
關於這個部分可以從各個研究室的網頁去查詢
找找看自己有興趣的部分
然後針對那個部分開始閱讀一些相灣的文獻
然後可以開始想一下自己想要研究甚麼
一開始的想法都可以異想天開
因為隨著閱讀的文獻越多
異想天開的範疇會慢慢地具體化
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聯絡教授
並且同時把研究計畫給教授看看
這一點真的非常重要
因為在日本~找到教授願意收你是最最最最重要的!!!
教授的權力非常非常大 一切他說了算
教授看完研究計畫以及自己的一些CV之後
或許會給一些意見
好吧~~還有 在日本 教授不太幫你決定博士論文題目 要自己想
所以自己的研究計畫非常重要
這可以看得出一個學生的自我規劃能力還有一些自我學習的能力
然後~~也是下次一定要做的 就是親自到日本拜訪老師一趟
馬的~~
這次就是死在者幾個點
第一: 完全沒有研究計畫
第二: 背景差異太多
第三: 找教授的過程手段太過詭異
第四: 沒有親自到日本拜訪老師(這其實沒有絕對 但自己下一次一定要這樣做)
然後~~
要大推一下東大電子情報的山崎教授
他人真的是太nice了
從跟他的互動當中學到非常多的事情
end